English

素质教育与教材编著

2000-01-26 来源:光明日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李嘉瑶 我有话说

高等学校的教材,应该担当起素质教育的责任。当前教学改革中提出了更新教学内容的要求,我们不能单纯地将其理解为解决教材内容的陈旧问题。教材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让我们的教材不仅只是有健全的知识的骨肉,而且还能有塑造学生品质的精神或“魂魄”,成为一种“活生生的”教材。

如何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呢?依我的一孔之见,就是在构建、编写教材时,要考虑素质教育需要,跳出本学科纯知识的框框束缚,做出某种超越本学科的思考,诸如历史性的思考,生态学思考以及美学思考等。这种思考,本质上就是在教材编著中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结合起来。把这些思考融于整个教材之中。寓“思”于教材,寓“观”于教材。

关于历史性的思考

现在的教材,不写绪论或导言者不在少数,即使是写了的,不少也只是介绍本教材的组织安排、内容结构以及课程目的及任务等。把注意力一上来就放在概念及概念的界定上,是从抽象的概念而不是从活生生实践的历史把学生带进本学科领域的。给一个对本学科事先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学生的感觉是:这些概念是先天就有的,或者是科学家造出来的,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造成一种先验论的影响,甚至误导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也无益于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

其实,任何科学知识体系都有其历史的发展形成过程,是一种集成过程,也是一种集成智慧。我们的教材应该用最精练的语言揭示这个集成过程。

关于哲理性的思考

这里所说的哲理性,并不是说在讲述科学技术知识时去进行哲学高度的论述或概括,那是自然哲学或自然辩证法的任务,更不是要像“文革”期间那样去把所有的科学技术问题都挂上一个哲学的标签,去“穿靴戴帽”。这里讲的只是一种哲学的视角。用哲学的视角对科学技术知识中一些重要和基本的科学技术规律、概念、方法等作出某种哲理性“点拨”,并可在思考题、习题中加以体现,启发和促进学生在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受到某种程度的哲理性的熏陶。

关于美学的思考

“教材美”要传达一种思想,可有多种多样的手段和方式。比如:美术是通过线条和色彩,音乐是音符组成旋律,舞蹈则是形体及其流动,而教材则主要是上述三者的结合技巧和艺术,充分把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我以为这就是一种美学体现,就是教材的美。

我们不是提倡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结合起来吗?我想有意识地发掘科学中的美,并把它传达给学生,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很好的自然的结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